示范引领 老教师在学校的发展中不可或缺 刘献君校长主持召开老教师座谈研讨会

为总结前20年,规划后10年,4月26日上午,刘献君校长主持召开老教师座谈研讨会,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心声。这一批老教师大多在文华工作10年以上,是文华的“宝藏”。

老教师们对文华饱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从自身教学体验、专业学科发展人才梯队培养等方面,表达了对文华的热爱和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期许;教师们也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校长远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人文学部舒咏平老师认为,文华学院要素齐整、社会认可,后劲十足,学校依托“名校”办“民校”成果显著。但是教师教学压力大,影响了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针对个性化教育“学术型”学生以及“能力型”“潜力型”学生,舒咏平提出办“卓越强基班”和“创业英才班”对他们进行分层分类培养。

外语学部徐建初老师认为,二外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们通过学习二外可以扩展他们的视野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马克思主义学部李勇老师认为,文华学院一路走来守住根本、特色发展、成效突出,提高可期。但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频繁,建议学校想办法稳住年富力强的骨干力量,重点抓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基础学部盛正尧老师说:“我见证了文华十年建校,十年发展,对文华有感情、有感受、有感恩。文华学院是一所让家长放心,让学生信赖的大学。”盛正尧认为,生源就是质量,质量就是生源。学校的发展得益于有一支懂教育、善管理、有魄力的管理团队以及有一支肯奉献、有水平、较稳定的教师队伍。但是今后10年学校将面临高水平师资队伍匮乏的窘境、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不合时宜的缺陷,建议学校尽快加以解决。

机电学部易传云老师认为,文华学院未来十年走内涵发展之路,教师是根本。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需要有大幅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功夫在课外。面对新形势,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知识、丰富经验、掌握方法,更多参与社会实践,包括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专业领域的实际锻炼。与此同时,学校应制定引导和鼓励的相关政策,加强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坚持课程组的教学业务组织方式,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及各类专业培训。

信息学部卢益民老师认为,文华学院前20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关键在于校领导品德高尚、热爱教育、懂教育、具有战略思维,有领导能力。面对后10年的发展,卢益民建议针对新时代的变化,实时调整、优化系统,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通信工程专业未来发展,需要高质量完成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同时带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

机电学部莫建华老师建议,利用人工智能、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对教务系统进行改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体包括教务系统数字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学智能化、教育数据挖掘、教育资源共享以及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同时他还建议将“学术型”学生和“能力型、潜力型”学生进行分班分层分类教学,更好地达到个性化教育的效果。

信息学部章勤老师认为,文华学院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独树一帜。学校有一支非常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学生坚持早晚自习对学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实行的潜能导师制和周末晚点评制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她建议,未来十年,学校应加强课程建设,引进科研带头人,加快申报硕士点

基础学部熊永红老师认为,目前学校自有教师缺乏教学科研平台,缺乏与国家一流科研团队交流合作的机会,缺乏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项目对接的渠道,教师们普遍缺乏归属感。今后十年,学校要想实现提高,应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方面入手。

人文学部谭邦和老师认为,文华学院背景雄伟、班子强大、理念独特、名师操盘、青年成长、稳扎稳打、排名在前、困难明显、空间广阔、前程似锦。他建议,文华学院在后十年要守成、创新,突破。守住名校的背景及办学资源、成果,继续挖掘、丰富和深化个性化教育办学理念的学术内涵。争创更多一流学科专业和课程争创新的省级或更高级别学术研究基地。同时,也要加大自有教师队伍和自有管理干部的培育力度,高度珍惜并大胆重用文华自有优秀人才。

经管学部许小平老师建议加大引进双师型教师。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不仅要注重相关专业背景,还要注重实际工作经验。

刘献君校长总结时说,感谢老师们20年来对文华学院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对发展成绩所做出的充分肯定。老教师们不仅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辛勤耕耘,而且在传帮带中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引领专业健康发展,谢谢大家。老师们对十年提高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如,要重视内涵建设,特别在师资、科研、人才培养、个性化教育等方面深化内涵、提升水平;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如研究教师引进时对其是否适合教学工作的条件考察,对教学中各个环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生源质量的提高等。学校将认真研究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十年提高的规划。

常务副校长刘太林、副校长张七一、程红,院校研究办公室主任周进参加了座谈研讨会。